青協學校社會工作組公布「中小學生戀愛態度」問卷調查結果。在7,059名就讀小五至中六受訪學生當中,近兩成四(23.9%)表示曾有戀愛經驗,其中逾六成(62.0%)於高小或之前已經談戀愛。
是次調查發現受訪學生在校內最多學習青春期的轉變(90.4%)、自我認識(85.9%)和性與法律/罪行(73%)。最少接觸戀愛約會(35.5%)、戀愛衝突(40.8%)和戀愛價值觀(55.2%)。
青協督導主任徐小曼女士表示,結合調查結果和前線社工的經驗,本地青少年比以往更早對戀愛產生好奇和作出嘗試,學生於高小至初中開始拍拖的現象並不罕見,可是學校在這兩個階段的戀愛教育偏重青春期生理知識、自我認識、安全意識,鮮有提及愛情價值、戀愛約會和衝突處理等議題,未能切合學生的實際成長需要。
在急劇變化的社會和新媒體的發展下,新世代於探索戀愛與性的路上面對更複雜的問題和挑戰,教育界和家長宜為青少年提供更與時並進的引導,助他們建立正面價值觀,理性地思考和處理戀愛問題。
相關建議
(一) 針對青少年愈來愈早拍拖,中小學應全面推行以價值教育為本的戀愛課程,不宜再局限於傳授性生理知識,相反,應協助學生為談戀愛作好準備,當中包括戀愛意義和責任、選擇對象的考慮、兩性溝通技巧、衝突預防和處理及理性分手原則等。
(二) 不同學校和成長背景的學生,在戀愛與性方面的成熟程度各異。學校在教授戀愛課程時,宜因應各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階段,選取合適的課題和引導手法,例如高小學生可多用情境及角色代入的方式引入戀愛課題,中學生則可以個案探究形式討論,並延伸檢視個人的戀愛態度。
(三) 家庭亦是培養青少年戀愛價值觀的重要基石,若家長只強調子女讀書時期不能拍拖,只會令子女抗拒分享個人戀愛問題。家長宜摒棄「阻嚇式」勸導,並以開明的態度理解子女對戀愛看法,先聆聽,再理解,後指導,並學習良好親子溝通技巧,協助子女建立正面戀愛價值觀。
(四) 青少年認為溝通、了解、關心和品格是重要擇偶元素。我們認同青少年應重視戀人的個人內在質素,多從群體生活及日常相處中深化彼此認識。但一旦在感情關係中遇上煩惱,宜向可信任的老師、父母或社工求助,避免讓問題惡化。
青協學校社會工作組在優質教育基金的支持下,於2016年10月起推行為期3年的「愛情價值學」戀愛及性教育計劃,為小三至中五學生提供與時並進及具延續性的戀愛教育,協助他們建立正面的戀愛價值觀;同時透過增加對老師和家長的支援,提升他們推行戀愛教育的技巧和信心。詳情可瀏覽教得喜網站 teachlike.hk。 |